制造百科
仓库管理过程中,计件制的重点与难点
2022-09-05在仓库管理中,计件制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合同制是以责任为导向的。
计件制,想干多少干多少,心情不好可以少干。但是,合同制度不同。只要是职责范围内的事,你都必须完成。
所以一般来说,计件制中会有责任要求。毕竟现场的活都要干,合同制也可能涉及计件计算,这样才能保持相对平衡。
计件制的第一个问题是定价。
现场工作量,按照流程来看,主要集中在卸货-入库-拣货-包装-装车发运。计件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计件,如何计算每个动作的价格。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真正实行计件工资制一般是在仓库运行一段时间,流程相对稳定之后。因此,这个价格经常被向后推:
首先举个例子,按照正常的工作安排,卸货需要多少人,多少小时?提货需要多少人和多少小时?打包需要几个小时?按照这个方法,我们把工地的人工成本分成几块,基本上每一种工作的比例和需要的成本都会很清楚。
在成本细分的基础上,要确定每个动作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比如卸货是按重量算还是按件数算?如何让统计更方便?如何用统计学更合理的评估工作量?统计方法确定后,可以参照前面的类别成本计算出每个动作类别和每个计价单位的成本,即可以计算出每个动作的基础定价。
这种定价方式一般比较实用,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在实践中,可能会有一些调整:
第一,在成本考核中,一般不直接按照分类成本计算,而是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下调一定的比例。这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们默认的计件工资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所以计件制之后,即使定价略低,单个经营者也能获得同样的报酬;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对成本进行分类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分类清楚。肯定有一些边界模糊的小操作,他们花费的人力资源也是需要统计的。
那么,具体减少多少呢?
一般会做另外一个计算,就是按照我们给的定价,实行计件工资制后,每个经营者能得到多少补偿?成员之间会有很大差别吗?他们得到的回报相对合理吗?所谓合理性,在实践中往往意味着是否等于或略多于之前的报酬。
当然,一般来说,计件制的具体实施会有一个试用期。比如还是以固定报酬为主,但是算计件报酬,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分析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可以,需要调整哪些方面等等。这个试用期是保证整个系统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规避团队波动等风险。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实行计件制确实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吃紧,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的压力。对于仓库现场管理来说,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仓库现场实行计件制的常见困难如下:
1.现场工作量在时间上不平衡
在实行计件制之前,这种不平衡可以通过某种任务安排来缓解,但实行之后,原来的安排可能不再合适,不同类别之间如何协调工作就成了问题。
2.计件不可能完美。
举个例子,如果按件计算卸货量,那么大家都喜欢卸轻货,却避免卸重货。如果安排一群人卸货,一般可以解决拣货和挑选的问题——因为反正都要卸货,但是时间平衡无法兼顾;如果来自不同群体的人执行多项任务,那么每个人都会避开困难的任务,而每个人都会争夺简单的任务。
所以计件制的具体实施还是需要现场大量的相关协议来解决任务的肥瘦冲突和工作量的时间分配不均衡。
3.有些工作流程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我们提到群体而不是个体,一方面是因为群体管理比个体管理更方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工作无法单独完成。
比如拣货动作一般是单人完成的,所以我们按单人计算计件绩效,而装卸动作一般是几个人同时完成的——有动作流程的原因,也有平台利用效率的原因,所以按组统计计件绩效更合适,最后按平均量分配给组内成员。
4.第四是临时工作安排会比较困难。
计件制是加强还是放松现场管理?看似放松——计件工资制意味着更大程度上鼓励个人的主动性,而现场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相对减弱。所以我们之前说过,实行计件制往往需要满足各种责任的限制和要求。
现场临时工作的安排也要在计件制设计实施前考虑,否则会造成现场管理的一些困难,这是计件制实施的阻力之源。
5.第五是对操作规范的影响。
计件制实施前,经营者对规范和效率的要求是一视同仁的,但计件制实施后,对效率的要求明显高于对规范的要求,这是否意味着存在一些违规操作?
对非法经营的监督往往成本高昂,效果有限。如果运营标准无法控制,运营效率的提升可能大于收益。
本文地址:http://www.msnbrh.com/news/baike/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