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如何建立仓库人员管理体系
2022-05-31很多仓库的人员管理、备件管理较为混乱,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人员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管理体系,整个仓库人员角色还没有清晰,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其次在人员管理方面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机制,导致问题无法得到迅速解决或者向上反馈。再次,缺乏动力与激励机制,办事处或者员工缺乏方向与标杆,仓库的整体管理缺乏整体管理纲要思想。
这里有一份仓库管理前辈总结的调整人员管理方面的计划书,通过该计划书可以帮助有需要的朋友快速建立起相应的人员管理体系,可供参考。
大家可以对照这篇文章的内容结合自身仓库情况进行参考,运用“拿来主义”快速搭建属于自己的人员管理体系。
个人对仓库管理工作规划: 第一阶段,建立人员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建立仓库备件管理系统平台 第三阶段,在一、二阶段的基础上建立人与物的综合管理平台 针对上述规划与目标,整合现有的资源,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与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工作 开展思路:人员管理体系建设
一、 梳理与明确人员组织架构、流程体系
1、 分析与优化现有人员架构体系 2、 明确整体仓库人员管理权(现状是区域经理对区域仓库人员管理的权重高于总部/办事处兼职仓管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人员方面仓库能否独立自主管理) 3、 明确岗位划分,清晰每个人的岗位职责
二、 建设整个仓库人员沟通机制
1、 建立仓库会议制度。每周例会、月度会议、专项主题会议沟通机制。 会议包括总部周例会、区域周例会、办事处进行月度会议(办事处级别的将按实际情况通知参与) 2、 员工周报。专职仓库以上的员工需要提交工作周报。 3、 仓库内部微信群、QQ群沟通平台(重视群内人员管理) 建立微信群、QQ群管理,包括兼职备件管理人员,每个群的名片要更改为真实姓名和办事处,每个办事处必须指定一人进入仓库群。用于信息共享、分布、沟通、通知等功能。 4、 建设仓库员工意见反馈渠道,仓库对工程师服务意见收集窗口, 开通并公布仓库服务邮箱与总部仓库服务专用QQ。用于工程师、办事处对仓库业务存在疑问、建议、投诉方面的渠道,或者紧急事项等事项,接受全公司的监督。
三、 建设培训体系
1、 内容:职业素养、沟通技巧、问题分析与思考、业务知识与技能 2、 方式:培训讲座、电话会议、不定时主题培训 3、 前期对总部每月进行一次以上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区域的培训时间待定
四、 梳理与明确管理制度
1、 明确办事处仓库专职管理员与兼职仓库管理员职责,仓库与售后对该管理权重。
五、 梳理与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1、 梳理与优化现在绩效考核制度 2、 树立标杆办事处,进行现金奖励,并把标杆评选的标准公平、公正、公开。 3、 办事处抽检与培训,不定期进行区域、办事处仓库进行抽检与培训工作,并对优秀仓库进行通报表扬,对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的,给予通报。 4、 争取办事处兼职备件管理专员的职位补贴,对于驱动兼职备件专员的能动性、责任心有较好的提升。
六、 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后期建设)
第二阶段,仓库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与第一阶段并行实施。
一、 加快仓库系统平台的建设进度(3个月)
1、合理分配公司管理系统方面的资源,加快公司管理系统的建设进度
第三阶段,工作开展思路
一、 制定与系统平台结合的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工作部署,已建立起人员管理体系、仓库系统管理的模式,再在公司总体指导思想下建立起仓库最终的管理模式-人员管理体系与仓库系统(数据)管理结合的综合管理平台。 工作切入点。(约1-2个月) 1、 执行第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2、 明确个人的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建立个人的领导力 通过显示管理技能方面的优势在团队中建立我个人的领导能力。我会在工作、会议、培训的过程中去显示这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在平时的沟通过程,不断分享工作思路、问题分析的方法等技巧,从而提升我个人的领导力。 思考角色转变所需的技能与工作方式,在实践中优化与改进。 3、 进行一系列有计划与准备的演讲培训,主题以职业素养为主,提升员工职业素养之外,令员工感受到公司为他们提供的知识与学习的平台。
二、 制定清晰的工作计划目标,坚持使用会议的功能,尽量坚持先计划后执行的工作方式。
1、 季、月、周工作计划,并会把每个周期的计划适当公布 2、 协助员工制定工作计划 3、 对召开每一个会议都有清晰的输入与输出 4、 与员工沟通。让所有员工知道公司了解并关注他们的工作。 (1) 每周最少一次电话沟通 (2) 工作周报沟通或其他沟通
三、 坚持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与思考模式,培养团队成长。
1、 进行一系的职业素养为主题培训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让员工对职业、职场更加清楚,也知道自己在本职岗位上能够进步,能够学习。 2、 在工作中,主动协助员工问题分析、思考解决方法的模式,渐渐让员工学会思考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msnbrh.com/news/IndustryNews/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