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制造业mes系统中订单交付体系与能力概述
2022-06-29订单到交付(Order to Delivery,OTD),汽车行业的通俗叫法,是指从车企或经销商接受客户订单,到将订单中的产品交付给经销商或客户的全过程。对于这一过程,还有其他类似的名称,如订单履行(包括接收、处理、分拣、包装、仓储、装运等活动)、订单到现金(简称O2C)等等。
实际上,订单交付不仅适用于汽车行业,而且具有普遍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对制造业。如果说订单交付的定义要更精确一些,加上相关的管理目标和约束条件,是指企业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可供选择的产品,以客户能够接受的交付时间和满足经济要求的方式,将选定的参数和配置好的产品交付给客户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订单交付是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和能力之一,是高效运作和客户满意的关键。一方面,为了让顾客满意,企业必须为顾客提供他们想要的个性化产品,并在顾客可以接受的交付时间内,以合理的销售价格将产品交付给顾客,否则就可能导致顾客的流失。另一方面,在订单交付过程中,企业必须尽力寻求设备设施的高效运转和库存的快速周转。
从企业订单交付的运行情况来看,很多制造企业处于“一长三低”的局面,即订单交付周期长、订单满足率低、设备设施利用率低、库存周转率低,远谈不上高效运行。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很好地交付订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货之所以难,是因为涉及到企业的R&D、营销、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业务部门,需要以上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高效协调;第二,订单交付的运营环境是动态的,其中的变量和相关约束是不断变化的。以客户的行为为例。一些客户可以接受15天的订单交付周期,而另一些客户只愿意为订购的产品等待5天。有的客户上一次愿意等15天才发货,下一次购买的等待时间可能不超过5天;当以选定参数配置的产品不能及时交付时,一些客户愿意为具有其他配置的产品妥协,而另一些客户不愿意在产品配置上妥协。这样的变化有很多,比如客户在收到自己订购的产品之前频繁更改订单(参数配置的修改、数量的修改、交货期的修改)、竞争对手的营销推广、企业某设备突然出现故障、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等等。
以寻求客户个性化配置、订单交付周期、订单满足率、设备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运营指标之间的平衡。,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的行业地位、产品特点或生产工艺等衍生出与订单交付相关的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例如,按库存生产(MTS)、按订单定位(LTO)、按订单装配(ATO)、按订单生产(MTO)、按订单生产(BTO)、按订单设计(e to)等等。
如图1-2所示,MTS、LTO、ATO、MTO、ETO等不同生产运作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订单交付的整个过程中,哪些活动是基于预测驱动的(也称为推/推),哪些活动是基于客户的真实订单驱动的(也称为拉/拉)。企业取决于市场形势、行业特点、市场地位、产品特性等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推和拉的连接,可以达到最短的订单交付周期、最高的订单满足率、最高的设备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等运营指标的平衡。这就需要对订单交付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从表1-1所列的常见生产运营模式的特点就可以看出来。
进一步说,订单交付不仅仅是客户订单的接收、加工、分拣、包装、发货、配送、收集等活动那么简单,还包括产品管理、销售预测、生产计划、车间调度、运输计划等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行业实践和沉淀,订单配送的工作内容已经基本清晰。如果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订单交付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相关变量的选取等细微环节,比如订单交付周期的设定、订单满足率的选取、库存水平的设定等等。
如图1-3所示,订单交付的体系和能力可以用“6+1”来概括,即六个业务流程和能力,即产品管理和制造工程、销售预测和需求感知、客户订单和需求管理、生产计划/调度和控制、采购协同和内向物流、商品装运和外向物流,以及一个治理机制,即运营监控和系统治理。
(1)产品管理和制造工程
它是产品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载体。在市场需求日益个性化的背景下,为了在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满足等外部需求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经济性等内部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企业必须对其产品族、产品定义、产品生产等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企业在订单交付中必须做到的基本功。
在订单交付的产品管理和制造工程子模块中,具体内容包括物料编码系统、产品配置和零件分类管理、产品物料清单(BOM)的结构和管理、工艺路线的结构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等。,特别是如何实现模块化产品和过程定义的架构概念,以支持大规模定制等业务概念的实现。
(2)销售预测和需求感知
正所谓“不预则废”。在订单交付中,企业的“预预测”首先体现在销售预测和需求感知上。前者是预测未来长期客户需求,后者是实时监控短期客户需求和订单波动。
销售预测是订单交付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个性化、不稳定的时代,很难做好销售预测。而预测准确率低的销售预测不仅不能指导订单交付的后续活动,反而可能给生产计划等活动带来麻烦。此外,即使中长期的销售预测很难做到准确,但如果能够准确及时地监测到短期的客户需求和订单波动,将非常有利于订单交付的后续活动。
简而言之,订单交付的销售预测与需求感知模块旨在尽可能提高中长期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准确及时地感知短期市场需求和订单波动,从而帮助企业在供应链中快速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3)客户订单和需求管理
“让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不是让企业被动地迎合顾客的需求,而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感知(Sense)、引导(Shape)、响应(Response)、排序(Sequence)、满足(fulfillment)等措施。以保证业务收入的最大化。对于客户来说,客户订单管理还包括订单履行全过程的可视化和承诺交货时间的管理。
此外,企业一旦根据自身的市场环境、行业特点、市场地位、产品特性等因素选择了相应的生产经营模式(MTS、LTO、ATO、MTO或ETO),就要做好生产经营中预测驱动活动与需求驱动活动的衔接。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不可能只有MTS或者MTO,而是各种模式的混合,这就是需求管理模块在订单交付中试图解决的问题。
(4)生产计划、调度和控制
企业中的R&D、销售、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部门的活动要想步调一致,要想寻求企业层面生产经营的整体优化,而不是单个部门的局部优化,订单交付中的各种供应活动要有序进行,就需要有立体的、滚动的生产计划来指导和协调,包括销售和经营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等。
任何企业都寻求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产量最大化。为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企业还应考虑设备或零部件、材料等资源的约束,必要时根据资源的负荷对生产计划或任务进行优先排序。这是订单发货的详细排产或者车间排产模块要解决的问题。
生产订单或任务下达后,产品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和物料需要按时、按量、有序地交付到生产线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需要及时处理,必要时需要对员工进行操作指导。管理人员需要跟踪统计生产订单的执行过程,生产细节需要事后可追溯等。,所有这些都是订单交付的生产控制模块的功能。
(5)采购协作和内向物流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上游合作伙伴,这就需要与他们进行供应链协调。订单交付的采购协同模块包括计划协同和交付协同,后者的具体形式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牛奶运行、准时制交付(JIT)、顺序交付(JIS)等。
企业需要对外购件或外协加工业务的流程进行跟踪,这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支持,比如提前发货通知、入库出库单等等。货物送到企业后,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要么直接送到生产线,要么放在中心仓库。如果是后者,可能还涉及到立体仓库的管理。
(6)商品运输和对外物流
客户所需产品生产完成入库后,企业将组织发货,包括分拣、包装、PDI检验、运输计划的编制(运输方式、运输路线、交货时间的选择等。),等等。
如果运输周期较长,或者想要跟踪整个运输过程,将运输路径中的关键节点信息反馈给客户或者供客户查询,企业就需要通过GPS等位置定位技术对出库物流进行跟踪管理。
(7)运行监控和系统治理
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在订单交付的运营监控模块中,企业选取了一些运营绩效指标,如订单交付周期、订单满足率、库存周转率等。,然后借助商业智能或先进的分析技术提取上述指标的实际绩效数据,并进行显示和监控。如果指标性能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值,则会给出预警,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人工干预和差异分析。差异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企业的订单交付也是一个耗散系统。如果不进行必要有效的管理干预或治理,必将从有序走向无序,运行效率指数越来越差。根据实践经验,配送系统的治理需要重点关注流程的整理、重置和渗透,相关部门职责和控制点的整理和落实,各种订单配送活动数据的整理和渗透,以及相关IT系统的实施、整合和渗透。
如上所述,订单交付涉及的内容复杂,环环相扣。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或者环节之间没有衔接,企业的运营效率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订单交付不是“悄悄话”。要做好,其实有很多管理方法和工具可以借鉴,比如流程管理、供应链、精益生产、6适马、数字化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snbrh.com/news/IndustryNews/652.html